歡迎
2022年12月1-5日,第四屆亞洲步道大會在台灣,歡迎您的到訪!
承接著2014第一屆亞洲步道大會在韓國濟州島、2016在日本鳥取、2019在韓國釜山,第四屆亞洲步道大會即將於2022年12月1-5日在台灣盛大舉行。
台灣位於西太平洋,四面環海,面積雖僅有3.6萬平方公里,卻擁有268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129條河川水系,加上70%都是山林丘稜,造就了豐富而多元的自然人文景觀與生態資源。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是一個以步道守護環境和文化的NGO組織,成立於2006年世界地球日第二天,2017年正式成為ATN的一員。非常榮幸而期待可以透過國際會議的召開與徒步健行活動的舉辦,能邀請來自亞洲乃至世界各地的步道組織與徒步愛好者,來到台灣,體驗台灣的步道之美、品嘗在地美食。
大會活動將於2022年12月1日下午舉行ATN年會及開幕晚宴;12月2日將就大會主題與各子題進行中英日韓同步口譯之論壇與分享交流;12月3日進行大會宣言發表、交接儀式,和台北城市散步小旅行;12月4日將同時展開數條不同特色的徒步健行活動和社區文化慶典體驗。徒步健行路線包括:北台灣的淡蘭古道和周邊農村的文化體驗、結合客家在地美食的山徑登山健行…...等。
第四屆亞洲步道大會在台灣,期待您的到來!
(研討會報名已截止,大會手冊中文版請點下方連結下載)
亞洲步道大會介紹
2014年11月正式在濟州島舉辦了第一屆亞洲步道大會(Asia Trails Conference, ATC),這是建立在自2010年開始每年舉辦的濟州徒步大會 (Jeju Olle Walking Festival) 為基礎,在2014年開始成為亞洲步道聯盟成員的區域盛事。藉由舉辦國際會議,以及搭配會議的健行活動,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健行組織與徒步愛好者,去認識不同國家的步道美景,體驗當地的文化,享用當地的美食,促進步道產業與經濟的發展。
第一屆
-
舉辦時間:2014/11/5-6
-
舉辦地點:濟州島,韓國

2014 ATC - 韓國濟州島
第二屆
-
舉辦時間:2015/10/16-19
-
舉辦地點:鳥取,日本

2015 ATC - 日本鳥取

2015 ATC - 日本鳥取
第三屆
-
舉辦時間:2019/10/11-13
-
舉辦地點:釜山,韓國

2019 ATC - 韓國釜山

2019 ATC - 韓國釜山
第四屆
-
舉辦時間:2022/12/1-5
-
舉辦地點:台灣
主辦單位
2022第四屆亞洲步道大會籌備小組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亞洲步道聯盟
籌備委員
小野、周聖心、林淑英、紀政、張長義、郭育任、郭瓊瑩、劉克襄、蕭青陽、賴鵬智
贊助單位




.png)

-1.jpg)







協力單位
國家發展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交通部觀光局
農委會林務局
重現淡蘭百年山徑北北基跨縣市平台
山海圳國家綠道推動平台
客委會樟之細路工作站
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
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
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



.png)










.jpg)
_%E5%B7%A5%E4%BD%9C%E5%8D%80%E5%9F%9F%201%20%E8%A4%87%E6%9C%AC.jpg)



千里步道志工群

台灣大學山徑行動社
步道師種子師資共學社群
統一翻譯社
手編幸福
嘉和口筆譯顧問服務有限公司
實誠石視創有限公司
丘山旅行社
中華民國聾人協會
野果創意有限公司
不貳偶劇團
NATURE 那秋樂團
玉山合唱團
身聲擊樂團
切音樂電影有限公司
大會主視覺形象設計
第四屆 ATC LOGO 形象意義
此次第四屆亞洲步道大會在台灣舉辦,台灣作為一個島嶼的特色,與世界的連結都是透過海洋,無論是人員的移動,或是觀念的交換,海洋象徵著冒險的性格、開放的胸襟,與行走步道的精神相近,而海洋使島嶼相連不是孤島。亞洲各地可以說都位於或大或小的島嶼陸塊上,漂浮在海洋上面,這也是包括台灣在內的共通性,本次設計即是從海洋擁抱島嶼,使陸塊連結的概念,有多樣顏色、形狀的實體部分構成島嶼陸塊,海洋部分的鏤空取東亞共通漢字的「友」字,藉此表達歡迎「友朋自遠方來」,來自各地的步道組織代表從四面八方相會于台灣的盛事,是後疫時刻對大家來說都很珍貴的緣分。
設計師
蕭青陽
1966年生,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美術設計人。18歲時在當時新成立的上格唱片擔任美工,為上格唱片第一位簽約歌手高勝美設計唱片封套;至今已經設計超過1,000件唱片封套,聘用歌手包括宋祖英、周杰倫、五月天、江蕙、陳綺貞、許崴、韓庚等。是第一位入圍葛萊美獎的華人專輯包裝設計師。
現任美國葛萊美獎、全美獨立音樂奬(Independent Music Awards)及日本Unknown Asia評審,現為葛萊美獎協會委員。著有《原來,我的時代現在才開始》。除了唱片設計之外,近年亦開始開創更多元的設計路徑,包括場域規劃、展覽及活動策劃、影片拍攝等。2018年執導的「淡蘭古道」首部曲入選西班牙世界步道影展開幕片,2020年二部曲獲選「日本國際觀光映像祭」東亞觀光影片優秀賞、2021年三部曲亦榮獲第14屆「葡萄牙國際觀光電影節」運動與休閒類宣傳片首獎。本次擔綱第四屆亞洲步道大會主視覺設計師。
亞洲步道聯盟介紹

亞洲步道聯盟是集結亞洲代表性的步道及徒步組織的跨國網絡,於2014年正式成立。
2014年1月於第四屆世界步道大會於濟州島召開期間,在與會來自18個國家、50個步道組織、超過三百人參加的會議上,催生了亞洲步道聯盟(Asia Trails Network, ATN),該聯盟成立的目的是為了亞洲地區內相關的步道機構及團體之間共享當前的問題與共同價值、維持持續發展的步道產業,透過環保、步道調查及相關知識資源的共享,透過步道提高健康、社會福利及生活品質、建構更完善的步道文化、推廣共同宣傳行銷項目,透過組成團體之間的連帶關係與融洽,尋求建構合作關係及持續性的互助聯盟。
其工作內容包括:
1. 會員團體之間的互助聯盟,定期交流及溝通
2. 以步道為基礎的教育項目、自然資源保護活動等相關活動
3. 與步道、自然生態相關的共同宣傳行銷活動及項目
4. 為了達成ATN的其他目的所需的項目
共同宣傳行銷活動包括了跨國的亞洲步道護照發行,以及清潔步道倡議等,每季會進行線上會議等。
ATN會員簡介
大邱綠色消費者聯盟
Daegu Green Consumers Network
韓國
NGO團體「大邱綠色消費者聯盟」的「大邱偶來」(Daegu Olle)團隊,在2008年至2012年,建立了8條主線和4條連接到八公山(Palgongsan)的副線。由大邱綠色消費者聯盟管理12條路線。大邱偶來提供季節魅力特色、不同等級的挑戰,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它的美好。代表性的路線包括不老洞古墳群(Bullo-dong Tumuli)出發的八公山大邱偶來第6號小徑,八公山大邱偶來第1號小徑(Bukjijangsa寺小徑)有美麗的松樹林和嬰兒推車與輪椅可行的無障礙設施,八公山大邱偶來8號小徑擁有古色古香的寧靜寺廟,遊客可以在夏季享受樹蔭和清涼的溪流。
驪州河流步道
Yeogang River Trail
韓國
非營利組織「驪州河流步道」(Yeogang River Trail)致力於創造雙贏的社會,透過推廣南漢江(Namhangang)的歷史、文化、生態之價值,將其作為文化資產來守護及使用,幫助人類和自然恢復健康。「Yeogang」的意思是「穿越驪州(Yeoju)的南漢江」。驪州人把這條河的小名叫YG,對它有深厚的感情。驪州河流步道(Yeogang River Trail)位於京畿道驪州市,成為河流概念的象徵。驪州位於首都地區,其地理特徵使徒步旅行者可以穿越該區域的精華區。驪州自古便和代表生命基礎的河流息息相關,起源已不可考。
快樂走在釜山
Happy Walking in Busan
韓國
「快樂走在釜山」(Happy Walking in Busan)協會,2009年宣布開始推動釜山海鷗之路(Galmaetgil Trail)的建置,作為推廣健行和管理步道軟體設施的整體計畫之一環。該計畫成功增進人們對步行的愛好,因而在促進釜山成為乾淨城市上貢獻了很大力量。海鷗之路(Galmaetgil)名稱融合釜山市鳥「海鷗」(Galmaegi),和「路」(gil)兩個字,共有9條主線、20條副線,總長263.8公里。創立宗旨包括:透過行走,促進公民健康並實現慢生活,並認識到步道是生態、文化、歷史、旅遊的資源,利用它作為釜山再造的動力。
古比步道協會
Gubulgil Association
韓國
古比步道協會(Gubulgil Association)為韓國非營利組織,2012年由20位社區意見領袖成立,以打造健康、療癒、快樂、回憶的步行路線為目的,並將傳說、民間故事、歷史遺跡、生態融合在內,包括作為江原道中心的原州(Wonju)六百年的歷史。初期共15條路線,總長280公里。2015年在當地政府要求下安裝了指標和步道基礎設施。這條路線的名字「Gubee Gi」顧名思義就是美麗的景色、輕鬆的氛圍,浪漫的理想之鄉、多樣的路線、美食、以及記憶,此即古比步道協會所致力於為遊客提供的。
內浦文化林道
Naepo Trail
韓國
內浦文化林道基金會(Naepo Trail Foundation)發起於2010,是致力於管理內浦文化林道(Naepo Trail,내포문화숲길,直譯為內浦文化森林之路)的組織。這條步道從2010年至2013年間,經公私部門協力建置而成,包括內浦地方的四個地方政府(Seosan、Dangjin、Yesan、Hongseong)、中央林務單位、民間團體修德寺(Sudeoksa)。起初建立動機是為防止土地濫用以及讓社區更加美麗。步道共長320公里,含24條主線及2條副線,分為4個主題路線:元孝啟蒙路(Wonhyoggaedaleumuigil)、內浦天主教朝聖路(Baekjibuheunggil)、百濟釜興郡路(Cheonjukyosullegil)、內浦歷史人物東鶴路(Naepoyeoksainmuldonghakgil),其中的內浦天主教朝聖路,因方濟各教宗2014年走訪而聞名。
路徑基金會
The Pathway Foundation
韓國
路徑基金會(Pathway Foundation)營運智異山環山步道(Jirisantrail)的8個資訊站,為遊客提供必要資訊並協助步道管理。該基金會獲得五個地方自治實體、智異山國家公園、以及公部門主要代表機構、以及遊客和當地人的支持。基金會辦理各種計畫、徒步慶典、青年地方教育、弱勢群體自我療癒計畫、以及其他朝聖計劃,為更安全、永續、成熟的社會耕耘文化的土壤。智異山環山步道的宗旨是實現一個村鎮社區的夢想,也是在2004將「生命與和平」選為主題的朝聖者們所提倡的回顧和回憶之路。這條步道長295公里,有22條環圈路線,經過3條省(慶南市全羅南道、全羅北道、慶尚南道)和5個縣市(求禮郡、南原市、士城郡、河東郡、咸陽郡)。
濟州偶來基金會
Jeju Olle Foundation
韓國
濟州偶來基金會為韓國非營利組織,2007年設立,主要工作為發展和維護韓國濟州島的濟州偶來步道(Jeju Olle)。其目標為打造可以「一起遊玩、休憩、健行」的步道,將歡樂帶給行走者、沿途居民、以及讓我們享受這一切的大自然。濟州偶來基金會追求創造多樣化的內容與項目,讓步道周邊的居民、志工、個人捐助者、健行者使用,並分享休閒與療癒的體驗。透過「友誼步道」、「姊妹步道」計畫,與全世界交流分享價值與信念。
韓國步道與文化基金會
Korean Trails and Culture Foundation
韓國
韓國步道與文化基金會為一家專門的非營利民間組織,旨在發揚代表韓國的徒步之路。該組織在2010年由小說家Kim Joo-young和步道和文化相關人士共同成立。透過發現可能消失、或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路線進行保護、制定保護規範,並與各部門協調合作,提出響應的法律和政策,讓路線比起量的方面,在質的方面更能有所提升。尤其努力為包含青年群體在內的所有大眾,塑造健康的步行文化,並正透過青年旅遊、文化學校、文化和生態步道之旅積極推廣徒步路徑。
作為代表韓國步道的專門組織,該協會擁有各方專家組成的人際網絡,涉足韓國的生態、歷史、文化、旅遊、風景、景觀等,並正透過實踐、制定替代性政策、研究、在地合作來建立步道網絡。
NPO法人「未来」
Non-Profit Organization Mirai
日本
未來協會為日本的特定非營利活動。成立於2004年1月,其宗旨是「為社區和孩子創造未來」。未來協會以健走和照護為基礎,推廣地方再生,並相信健走能為鳥取帶來嶄新能量。未來設定了在日本創建「徒步遊憩勝地」(walking resort,是未來協會提出的概念)的目標,以「SUN-IN Mirai Walk」(SUN-IN 未來健走大會)為主要活動,引介健行路線,鼓勵人們發現和享受鳥取地方美麗和放鬆身心的場域。
北京山岳美途體育文化有限公司
Mountain Journey China
中國
代表中國「國家步道系統」(NTS)。該系統2009年起已在中國規劃和設計了14條步道,範圍涵蓋寬廣的地理區域,包括浙江、山東、四川等省,全長1600公里。中國國家步道系統的構成項目包括:1.路面系統、2.安全系統(包括緊急救援系統)、3.環境保護系統、4.服務體系。其宗旨為努力開發更好的步道,並為所有旅行者確保一個安全、健康,並提供科學研究機會的環境。
九州偶來認定區域協議會
Kyushu Olle
日本
九州偶來認定區域協議會(九州オルレ認定地域協議会)為地方性的自治組織,由11個九州偶來路線相關自治團體共同發起,於2014年成立,辦事處設置於九州偶來觀光推進機構內。該協議會運用各自治團體繳交之年費,共同製作手冊與周邊商品、發布網路資訊、舉辦活動等,來推廣九州偶來,及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客。九州偶來是濟州偶來的姊妹路線,其誕生受到濟州偶來的啟發,在2011年由九州觀光推進機構與濟州偶來簽訂協助契約,隔年2012年最初的路線開通。九州和濟州島一樣四季風光明媚,並且擁有適合徒步旅行的山岳。歡迎您親臨九州,用自己的雙眼與雙腳來發現並見證九州之美。我們就是用這樣的心情來整頓九州偶來路線的。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Taiwan Thousand Miles Trail Association
台灣
千里步道運動始於2006年4月23日,由徐仁修、小野、黃武雄聯名邀請眾人共同參與,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的「公民行動」。從找出生活周遭的美麗小徑開始,匯聚各地志工、社群的努力,串聯為各具不同主題的長距離步道路網。目前正積極過透與政府的合作,推動「國家綠道」的建構,邀請來自各地的朋友,透過雙腳徒步或單騎的慢速行旅方式,認識台灣多元豐富、令人驚艷的自然生態與在地故事。
統營步道文化聯盟
TYTREKKING
韓國
統營步道文化聯盟(TYTREKKING,통영길문화연대)為韓國非營利組織,旨在透過步行展現韓國統營市(Tongyeong)這個歷史、文化和藝術之都。統營是個擁有眾多藝術家的小鎮,充滿美麗的珍貴故事、精彩的風景、文化和藝術。統營有526座小島,環繞著藍色群島,是邊聆聽山鳥歌唱邊沿著藍色海岸散步最適合的地方。自2011年以來,TY健行在當地監督小型健走活動的舉辦,希望與市民一起漫步,探索統營市各個角落的美麗小路。並且不斷追求適合步行的環境,包括步行條件、文化資產、指標系統,以實踐快樂步行的生活。2004年「匠人之路」(The Craftsmen’s Way)創建。
宮城縣觀光聯盟
Miyagi Prefecture Tourism Federation
日本
宮城偶來現由宮城縣觀光課(宮城県経済商工観光部観光課)營運管理。目前共有4條路線,遊客可在其中體驗里山的自然風光以及該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並體驗宮城縣的各個景點。宮城偶來於2018年開通,初時由兩條路線組成,一條是靠近太平洋,欣賞壯麗海岸線的「氣仙沼・唐桑路線」,另一條是欣賞日本三大景松島的「奧松島路線」。2019年,宮城偶來又迎來一條嶄新的、療癒心靈的溫泉之路,即「大崎・鳴子溫泉路線」。2020年,再增加「登米路線」。
九州觀光推進機構
Kyushu Tourism Promotion Organization
日本
九州偶來步道(Kyushu Olle)是由九州觀光推進機構(Kyushu Tourism Promotion Organization)負責推動。該機構之成立是為了實現以「觀光王國九州」為目標的策略執行單位,為一半公營的組織。「九州偶來步道」由九州七縣下的地方政府主動提出申請,經核准後設立,市府主要負責步道的指標巡檢、風災後倒木移除、定期除草等維護管理工作。除了各地方政府自主辦理步道活動,「九州觀光推進機構」內並有「九州偶來認定區域協議會」,也會運用會員所繳交的會費,針對22條步道舉辦共同的主題活動,例如「九州偶來健行活動」、「九州偶來健行全線征服成功集章認定活動」等活動,另外像是宣傳行銷、地圖印刷與摺頁集章等也會由會費共同支出。九州偶來健行步道於2012年誕生,是日本第一條偶來健行漫步路線,目前在九州大分縣、宮崎縣、鹿兒島縣、熊本縣、福岡縣、佐賀縣、長崎縣七縣共設有22條步道。
貝加爾湖步道
Great Baikal Trail
俄羅斯
貝加爾湖步道(Great Baikal Trail)是俄羅斯的非營利環境組織,目標為促進生態旅遊、志工工作、生態教育。本部位於俄羅斯伊爾庫茨克(Irkutsk),推動貝加爾湖周圍健行小徑的建置。在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間,該組織於西伯利亞地區伊爾庫茨克和布里亞特共和國(Buryatia)的多個地點推行了180個以上改善或建置步道的國際計畫,並有來自俄羅斯和全球各地的4500人以上的志工參與協助。
韓國步道協會
Korean Trails Association
韓國
韓國步道協會成立於2011年,是韓國唯一的全國性步道協會。旨在分享步道資訊,並帶動步道與健走的文化,包括發布步道會議、工作坊等訊息以及各會員組織的步道和活動介紹。韓國步道協會目前共有20多個會員組織,有來自韓國各地的步道團體。2014年該協會發起乾淨步行(clean walking)運動,為一項巡迴的環境活動,各成員組織代表和健行者於每個月的第四個週六一起步行和撿拾垃圾。
江陵石之路協會
Gangneung Baugil Trail Foundation
韓國
「江陵石之路」(Gangneung Baugil corporation)是韓國的註冊公司,營運管理「石之路」(Baugil)步道。「Bau」是江原道方言中的「岩石」之意,「gli」則為「路」之意。石之路是一條自然、人性化的徒步健走路網,擁有江原道省壯觀的景色。總共有17條分段路線以及3條主題路線。
鎮安丘陵之路
Jinan Gowongil
韓國
鎮安丘陵之路(Jinan Gowongil,진안고원길)位於韓國全羅北道鎮安郡(Jinan),擁有代表性的山丘地形。於2016年建置完成14條、共210公里的健行步道路網。鎮安丘陵之路組織有秘書處和路線團隊,為該步道發布路線相關資訊、地圖、GPS檔、沿線食宿與交通指南,以方便遊客使用。此外,該組織也負責標示木牌和綁帶的設置、路線踏勘等,並且籌組探險活動提供大眾參加。
烏蘭巴托市旅遊局
Ulaanbaatar City Tourism Department
蒙古
烏蘭巴托市旅遊局為地方政府組織,由年輕、熱忱、精通英語並深諳在地文化的專業團隊組成,以確保能為所有造訪烏蘭巴托的遊客提供蒙古首都諸多景點最完善、最新、最精準的資訊,並提供有關該地區的景點、住宿、地圖和其他相關項目。
跨不丹步道
Trans Bhutan Trail
不丹
「跨不丹步道」(Trans Bhutan Trail, TBT project)是不丹加拿大基金會(The Bhutan Canada Foundation)與不丹旅遊議會(Tourism Council of Bhutan, TCB)和其他在地單位合作,致力於修復、重新串起這條古道的計畫。該計畫預計修復430公里,由從西部Haa至東部Trashigang的步道,並藉由古道的復甦,串聯沿線社區、提供孩童教育機會、刺激地方經濟、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重新喚起不丹人與一座重要歷史遺跡的連結。